查看原文
其他

李广乾:轻装信息化是理解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

近日,主题为“赋能·数字化转型”的2019中国信息技术主管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出席大会,发表了题为“轻装信息化是理解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实录。

目前,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很不一致,我作为研究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专业研究人员,谈一谈个人的理解以及对于数字经济的相关说法、概念做一下理念上的探讨。我从四个方面去谈,第一介绍背景;第二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认识框架;第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解构与轻装信息化;第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背景

首先看背景,在座的都是信息技术主管,对于信息化相关的说法应该都很熟悉,我这里从四个方面列了一些说法,第一类是以数字城市为主题,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城市大脑。第二类是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产业,智慧产业,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第三类是以技术为主体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机器智能、深度学习、区块链、比特币。第四类是“互联网+”“+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概念可谓是太多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应该怎么样去区分,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他们对这些概念真的搞不懂。特别搞技术的人员来说,面对层出不穷的概念也会感到困惑,这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我用一个说法概括:你方唱罢他登场,各种概念满天飞。

自从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以后,数字经济立即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时间各种分析论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学术论文以及一些地方和企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突然间便多了起来,各级政府也开始抓紧研究起草促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欧美国家很早就喜欢使用“数字经济”的说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数字经济”在这些国家就得到了大量的使用。美国从1998年开始就持续地发布有关“数字经济”的报告和文件。概念和说法上的这种模棱两可、不断反复的混乱局面表明,当前我们不仅对单项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作用和影响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更对这些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和影响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认识框架

出现这种混乱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和创新“信息化”的思维和理念。为此,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人类的信息化认识过程以及我国20多年前所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信息化这个词最早是1963年日本的学者提出来的,提出来之后受到学界高度认同,工业化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人们就在思考工业化之后再怎么走呢?传统工业化路径肯定是不可行的,下一步人类的工业化应该是什么样,学界提出来很多想法。信息化这个词出来之后就有了信息社会的提法。它替代后工业社会一词,所以信息化成了后工业化的一个代名词。

人工智能1956年提出的。人工智能跟信息化又是什么关系,谈谈我个人的理解。但是信息化这个词传入中国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我们最初对信息化不理解,我们的工业化还没起来呢,没有走上大规模的繁荣的景象,我们以前主要是以计划经济时代,按照计划的理念去做的。改革开放之后,慢慢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之后,比如说燃料加工、工业园区建设,乡镇企业这些新的概念出来,慢慢形成今天的工业化。这个信息化以前在工业化刚起步的时候,对信息化这个词理解不了,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层面要跟国外对接,EDI,还有一些教育领域的科研的交流,这里面互联网的传入对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社会,特别是政府管理大家作用很大,在1997年我们国家层面特别重视,召开了首届信息化工作大会,为了召开这次信息化工作大会,官方就从理论上构建了关于信息化认知的体系,把它分为六个方面。

“信息化6要素论”(实际上是7要素,加上“网络安全”)是指导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实现了信息化整体推进,通过规划、组织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协调等,实现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是从国家的信息化体系的层面去认识的,从这七个方面统筹推进。

我们中国的认识是很科学的,后来中国这40年突飞猛进,其实跟我们对于信息化科学合理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使得我们的信息化能够非常有效的推进我们的改革开放进程,推进我们的工业化发展,这是我们理解在整个过程当中的,中国信息化认知框架已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而且行之有效的信息化认识体系,这套体系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对我们中国经济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电子商务远远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我们一些重点的领域也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里面跟整个信息化认知体系有密切关系。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解构与轻装信息化

2008年以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新的技术正不断对传统的信息化七个要素带来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技术对于不同的要素带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以前的信息化认识体系反倒没有得到坚持,信息化对于我们的作用,对于在社会中的作用好像很弱,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个老词过时的,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具有中国特色信息化认知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仍然具有它的科学性、合理性。这些年来,之所以这个体系没有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2008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大家对它的认知各不相同,以至于造成了整个全社会的认知混乱,当然这个情况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是一样的。。

二是理论创新不足。我们的信息化理论,按传统的理论解释不了现在的发展,刚才讲到的7要素认知框架体系必须进行调整。我这边用一张图具体的解释了一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7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重构信息化认识框架的核心是深刻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化七要素”的作用。实际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架构框架、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范围、参与主体等诸多方面不断颠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面貌。

这种重构的作用我从四个方面去谈,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重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二,信息化发展的“重资产、轻应用”趋势得到不断强化;第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信息化建设的新型信息基础实施;第四,产业结构呈现新的发展迷失即日益沙漏化。

大家已经很熟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作用,这些技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如何作用于统一的信息化的过程,我这里运用信息化元模型对它做了新的梳理。

物联网围绕信息产生而来的;云计算是存储和计算;大数据是决策、利用、分析。这些技术之间还是有内在逻辑关系,在整个信息化过程当中发挥各自作用,并不是独立的,工业物联网不是自成体系,它是工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仍然是一个需要有语言模型的内在认识的和。信息化元模型在各行各业里面都存在这么一个过程,不可分割。我们来谈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说,我就改造我自己的东西,当前信息化是一个大的链条上的,具有诸多环节的系统过程,每个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只是发挥它的局部的作用。

从信息化角度讲,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下,信息化建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把信息化分为两个部分:重装与轻装。在传统的信息化条件底下,重装与轻装是合二为一,而且都由信息化建设部门自己去承担。

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企业需要自建内部网络环境、建设专门机房和数据中心、购买各类服务器和存储器等,耗资巨大,动辄千万。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可以不再需要自己建设、购买那些需要巨额投资的基础设施了,而是向电信运营商或互联网企业(如已经投资建设大型云计算中心的BAT)租用相关技术条件、软件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我把以前我们那种信息化建设叫重装,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使得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重装部分有专门企业机构分工建设。应用层面,特别是数据跟应用层面就很简单,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很简单的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去改造自己的业务,这里面轻装部分重点是指数据和业务的简单的数字化过程。这里面对于信息化的应用来说,云的方式对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发生了重大的解构,这必然使得重装部分越来越重,轻装部分越来越轻。从应用上来讲,社会成了“重资产、轻应用”的趋势特别显着。

信息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行各业应用信息化技术难度在不断的降低,数字鸿沟大幅度降低。2008年以前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是由政府去带动,而且我觉得在初期政府的拉动作用必不可少、影响深远。以前,有些知名企业负责人说信息化是某个企业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政府在这之前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工作了,政府从各个层面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挥了重大的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之后,有的研究院曾经很快就发布了“互联网+”的白皮书,他把“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分为云、网、端三个方面。就我个人理解来看,这种认识无法科学的认识当前的“互联网+”。我们要完整认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互联网+”基础设施,应该从四个方面去系统的认识,云、网、台、端,这样更科学合理。

“云”是指云数据中心,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所建设的基础设施。“网”是指物联网,不仅指互联网,也包括以感应技术所出现的狭义的物联网,物联网将对物体的管理纳入网络化管理中,使得人与整个世界都融入一个统一的平台。“端”是指用户所采用的电脑、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于以嵌入式软件形式存在的各种应用功能。平台要复杂一些,不仅包括一些基于核心技术和标准而形成的技术开发和运行体系(例如,物联网平台),也包括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而形成的行业性业务协作机制,例如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等)等

在轻装信息化的作用条件下,整个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通用的基础设施。但是轻装信息化做了之后,随着整个社会日益普及渗透,传统的工业链条、产业链条被打断、被重整,并日益被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架构之上,原先老死不相往来的各行各业,都被裹挟到一个通用的基础(或平台)之上。这为出现更多新的垄断形式提供了可能。


用这张图对刚才介绍东西做一个总结,轻装信息化基本架构,左边这张图传统的信息化7要素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底下对于传统信息化进行改造和颠覆,出现了新兴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应用层面来看信息化应用成本大为降低,门槛降到最少,所以各行各业应用它来改造各自的业务发展的战略、模式。我们说它跨界融合,才有O2O,各种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产业。在我们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经济的理解过程当中,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东西,除了刚才说的“互联网+”之外,还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完完全全是中国人摆脱与美国长期以来世界各国追随美国的格局,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互联网思维。从我的理解来看,2011年开始,互联网企业的老总开始使用这个概念,但是在传统的企业里面,这些老板对它并不认同,董明珠女士对这个互联网思维有一些不同看法,认为忽悠。

但是就我个人理解互联网思维是我们对于信息经济,以互联网来重整,轻装信息化从业务应用来看一种先进的思维理念模式。习总书记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一次互联网思维的问题,我觉得互联网思维得到了最高领导的认同,这是一个科学的认识,一个合理的认识。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必要的思维方式。

四、相关政策建议

谈一谈关于相关的政策建议,国家社会层面应该怎么样推进数字经济也好,提高认识也好,特别是围绕当前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这里面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第一,坚持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信息化7要素论”是我国政府首创的对于信息技术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复杂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认识框架,明确了各相关要素、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并建立了与其相对应的国家信息化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这个认识框架是正确的、有效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某种新技术或新现象的出现就轻易地抛弃这个信息化认识框架。

第二,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由重装向轻装的转变。与重装信息化相比,轻装信息化在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移动宽带)、大数据以及行业门户网站治理等诸多方面都日益表现出多样化特征,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从不同层面完善、丰富轻装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尤其要以轻装信息化去综合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新作用、新现象、新业态、新形式,并根据轻装信息化要求优化我国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第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和设施条件。产业结构的沙漏化让我们看到了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设施条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颠覆了传统的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更加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指示精神。

第四,规范、整合信息化政策体系,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能够得到有序发展的清晰的信息化的发展政策框架,去年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这里边也预示着中央层面对于整个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数字化转型轻装信息化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的进展。

(本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在“2019中国信息技术主管大会”演讲ppt和现场速记整理。)

推荐阅读

2019中国新兴智慧城市发展大会暨中国国际绿色智慧城市博览会开幕

2019第二届中国信息技术主管大会在京圆满召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